2023-06-30 08:40:37來源:常州日報
□ 芮偉芬
微風拂面,碧波蕩漾。
(資料圖)
夏日的西太湖,波光粼粼。武進區嘉澤片區近岸帶水生態修復工地前,一排木棧道伸入湖中,湖底水草搖曳,湖面飛鳥翔集。
“《常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5月1日正式實施了,促使我們加快保護修復的進程。相信滆湖會越來越好,真正成為我們常州的美麗湖灣。”武進區水利局規劃建設科科長龔堯說。
立法為先,寫活一篇“水文章”
水是生命之基。我市地處江南,襟江帶湖、江湖匯秀。
市委、市政府始終將生態文明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突出位置,市人大常委會緊跟市委決策部署,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全力護航長三角生態中軸建設,推動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保護水資源,是其中至關緊要的一環。
自2015年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我市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制定了多部地方性法規。其中,與水相關的有《常州市天目湖保護條例》《常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目前均已生效實施。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常州市河道管理條例》列為正式立法項目,更好地推動我市水資源保護,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6月21日,嘉澤片區近岸帶水生態修復工地一片忙碌。“有了法律的支持,我們開展工作更加便利,也更有緊迫感。”龔堯說,根據《常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滆湖被劃定為我市水生態環境重點保護區域,應當在沿岸建設岸線植被緩沖帶、隔離帶、湖口人工濕地等生態安全緩沖區。“今年,高新(武進高新區)和嘉澤片區近岸修復工程同時開工,將恢復水面1.4平方公里,種植水生植物2.08平方公里。”
“著重‘三水共治’,為我市水生態保護提供了根本保障。”提到《常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市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工委主任朱柏松欣慰地介紹,這部法規是全國首部全行政區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體現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的要求,將真正為我市的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保駕護航,助力實現全市人民對“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人水相親”的美好水生態環境的殷殷期盼。
不只是水。加快打造長三角生態中軸,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常州,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現實所需,不斷加大立法供給,在做好水文章之外,還制定出臺了《常州市城市綠化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作為今年正式立法項目,不斷完善我市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法規體系。
全力助推,唱響一首“綠之歌”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6月21日,記者駕車沿新北區春江街道臨江工業園區向江而行,江岸邊青草鋪地、綠樹成蔭,處處呈現花園景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自2018年起,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會助力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重大戰略,作出《關于促進和保障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發展的決定》,并持續督查“決定”的落實情況,上下聯動開展長江保護“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督促各級各部門堅定不移抓好長江大保護,促進沿江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長江生態環境質量。
常州齊暉藥業有限公司位于濱江經濟開發區,為響應長江大保護政策號召,公司2020年與濱開區簽署轉型升級發展協議,投資6000萬元對原有車間設備進行提標改造,實現廢氣、廢水全量收集治理、達標排放。同時,公司積極推動產業鏈向綠色和高附加值方向延伸,投資8000多萬元新建制劑車間,用于生產寵物用藥及動物用藥。“沒有政府的全力推動,沒有長江大保護,我們不可能這么快轉型。”公司總經理楊延旗感慨道。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致力于新材料、新醫藥兩大特色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東方碳谷’和‘創新藥谷’兩大產業地標,積極爭當沿江高質量發展的先鋒。”談及發展前景,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姜懿文躊躇滿志。2020年以來,濱開區累計安全拆除低質低效化工企業45家,實施沿江生態復綠超3300畝,生態岸線建成比例居全省首位。同時,與沿江33家保留企業簽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協議,新材料園區企業的畝均稅收,從2019年底的每畝11萬元,增長到了去年年底的每畝36.7萬元。
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執法檢查、深入調研、督辦議案、開展監督,不斷推動水、土壤、固廢、長江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在我市全面有效實施,不斷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用法治和制度保障助力我市唱響生態文明的“綠之歌”。
助守紅線,許下未來“美之諾”
在生態文明保護這場攻堅戰、持久戰中,市人大常委會和各級人大代表緊跟市委決策部署,積極履職——
2015年,市人大常委會作出《關于加強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的決定》,助力守住我市生態安全的底線;2017年、2018年,市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年將涉及生態文明的“市區河道水環境質量”“村莊生活污水處理”作為重要議案進行督辦,督促各級部門加大工作力度,讓常州水更清,岸更美,百姓更滿意、更舒適!
自2017年開始,市人大常委會每年依法聽取和審議市政府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全面落實市、縣、鄉三級人大聽取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制度,打通環境督查“最后一公里”。
人大依法精準監督,各地各部門勠力同心、加壓奮進,2022年,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市大氣綜合指數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優,全市PM2.5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優Ⅲ比例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國省考斷面優Ⅱ比例提升幅度全省第一。
針對調研及審議中發現的我市發展方式與環境承載力的矛盾依然突出、水氣等主要環境質量易反復、環境基礎設施存在短板等問題,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會向市政府提出建議,要聚焦突出環境問題,堅持生態修復和污染治理雙輪驅動,進一步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
為切實增強人大環境監督工作的實效性,去年,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出臺了《市人大常委會環境保護監督辦法》,推動人大環境保護監督工作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今年下半年,市人大常委會還將對上半年環境報告審議意見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辦,在全市生態文明建設中體現人大擔當和作為。
責任編輯:標簽:
夏日的西太湖,波光粼粼。武進區嘉澤片區近岸帶水生態修復工地前,一排
2024臨沂水展暨泵與電機展即將璀璨呈現! 本屆展會由山東盛奧國際會展有限公司承辦,將于2024年3月17至1...
智匯武義,數創未來。6月29日,由網易杭州研究院主辦,網易數創、武義網易聯合創新中心承辦的智匯武義 ...
6月27日,以新能源 新賽道 新挑戰為主題的暖城杯·2023中國新能源汽車鄂爾多斯挑戰賽正式開賽。福田戴...
近年來常山縣堅持把雙招雙引作為一把手工程,吹響號角、發起攻勢。項目是人才的載體,人才往往跟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