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07:54:08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資料圖片)
本想通過看測評避坑的消費者,卻有可能走入另一個“陷阱”。3月21日,中消協在《“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中披露了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眾多平臺的10位測評博主。梳理這些典型案例可以發現,測評視頻中主要存在缺乏測評標準、涉嫌虛假測評以及涉嫌為商業性廣告三大類問題。(光明網3月22日)
從媒體報道中呈現的調查數據來看:“93.1%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較多。除此之外,5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商測一體、以商養測類的模式,難保公正性”。
網絡的虛擬性,使很多人在網購時更愿意看一下別人的評價,并以此作為消費參考。正因為如此,雇水軍、刷好評之類亂象屢見不鮮,漸成網絡公害。不久前播出的央視“3·15晚會”,就對“網絡水軍”進行了曝光:一臺電腦控制數十甚至數百臺手機進行水軍操作。相比起這些“明托”,有些欺世盜名的“第三方測評”,實際上扮演著極不光彩的“暗托”角色。
事實上,“第三方測評”的關鍵在于權威性和公正性。但在現實中,多數“第三方測評”都未取得國家檢驗檢測資質認定,以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其權威性“先天不足”。更為重要的是,因為缺少必要的約束,同時又摻雜了復雜的利益成分,“第三方測評”很容易成為自說自話的平臺。
靠博主品嘗來測評出哪款奶片“香味最為濃烈的”;溫度達40℃的手機“溫控還是非常好”,溫控達27.8℃的手機卻被說是“發熱還是比較明顯”;護膚品測評“用一次就能瞬間提亮”,同時掛上了商品鏈接……綜觀媒體曝光的“第三方測評”亂象,大多擺著“一家之言”的姿態,做著雙重標準的買賣。更有甚者,與某些商家結成利益共同體,以“評測”為名,行“抹黑”之實,與“網絡黑公關”并無二致。
中消協報告顯示,九成以上消費者認可“第三方測評”博主或團隊的作品及專業性,近九成消費者會向其他人推薦“第三方測評”作品及商品。對于“第三方測評”來說,消費者的反應是一種莫大的信任。然而,超過半數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商測一體、以商養測,很容易使人產生疑問:魚龍混雜的“第三方測評”是否擔得起消費者的信任?或者說,如何才能督促“第三方測評”不辜負消費者的信任?
同樣是針對商品表達看法,普通消費者“吐槽”與“第三方測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一種消費行為,后者則屬于職業行為。但是,因為“第三方測評”幾乎沒有準入門檻,在操作中更像是一種自媒體的“自行操作”,任何人都可以針對任何商品發表任何意見。這不僅容易誤導消費者,而且容易擾亂市場秩序,更為重要的是,由此不免破壞行業信譽,從而連累那些認真負責的“第三方測評”。改變這樣的狀況,不妨明確“第三方測評”的準入門檻,督促從業者持證上崗、規范測評,以此來消除商測一體、以商養測的灰色地帶。
作為一種新興職業,“第三方測評”沒必要也不應該被“一棒子打死”;作為一種消費參考,客觀公正是“第三方測評”不應逾越的底線。無論是從保障消費者權益,還是從維護市場秩序、規范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都有必要對形形色色的“第三方測評”來一次全面“測評”。
責任編輯:標簽:
本想通過看測評避坑的消費者,卻有可能走入另一個“陷阱”。3月21日,中消協在《“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
李楠楠和老人在一起。受訪者供圖90后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南通佰仁堂常青樂齡護理院護理員李楠楠從事養老...
陽光中心的社工走進拘留所開展宣講。受訪者供圖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幫助涉罪未成年人...
張鳳珍(左二)與學生的合影。受訪者供圖24歲的張鳳珍將每天的工作內容安排得十分緊湊。她每天早晨趕到...
精兵簡政,地方開始行動了。據媒體報道,哈爾濱市編制委員會近日公布,從3月初起,開展市級機關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