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中國大運女排“亮相有驚喜”

2023-07-31 07:01:15來源:中國青年報

7月30日,四川成都,成都大運會女排預賽B組第一場,中國隊對戰德國隊的比賽上,中國隊12號繆伊雯準備扣球。最終中國隊以3∶1戰勝德國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7月30日晚,來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體育館觀看中國女排對德國女排比賽的觀眾“很懂”:主攻“小朱婷”吳夢潔、自由人許嘉楠、接應繆伊雯這些國手出場時歡呼聲格外高漲——上屆大運會中國女排成績糟糕,這一屆主場作戰志在必得。


(資料圖)

和昨晚中國男排對陣日本男排一樣,體育館里基本滿座,學生觀眾人數不少。記者下午步入校園,已經看到包括游泳池在內的體育場所均不乏運動人群。西南交大犀浦校園體育館這一次需要承擔24場排球比賽任務,西南交大體育學院院長劉江,還是執裁過3屆奧運會的國際裁判、在本屆大運會開幕式上作為技術官員代表向全世界莊嚴宣誓。這樣的教學背景,讓學校很多師生都對排球尤其女排和“女排精神”情有獨鐘。

中國大運女排開場“郁悶”,首局很快以10∶25落敗,但第二局吳夢潔和繆伊雯發球效果顯著,用7∶1的精彩開局吹響反攻號角——中國女排醒了、活了。

曾經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的郎平詳細解釋過青年人應該如何理解“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的結果,而是有時候明明知道不能贏,仍然竭盡全力去拼每1分。哪怕一路走來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灰塵,依舊眼神堅定。”

誠如郎平所說,女排精神并不局限于締造五連冠輝煌的初始階段,而是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女排人不畏艱難的奮斗歷程而輻射光芒反哺社會,尤其青年。新時代的女排精神不再只是吃苦耐勞,女排精神也并不由一時成績得失構成定義——新時代女排精神正在校園里鼓舞著大學生珍視夢想,并向著夢想邁出堅定腳步。

“在川大校園,我們排球隊很受歡迎,除了那些特別喜歡排球的學生,還有大量普通學生,他們甚至會在我們訓練的時候過來看,為我們加油。”中國女排前國手張曉雅退役后在四川大學擔任校隊教練,她說排球尤其是女排運動,在校園里很是“受寵”:“球隊的學生來自不同年級、專業和學院,學習任務都不一樣,我唯一感到頭疼的問題就是要參考大家的時間來安排訓練。”

越來越多的奧運冠軍,男、女排前國手甚至國家隊前教練,進入大學校園,在大學生群體當中親身實踐“女排精神”:奧運冠軍、主攻手楊昊在北航女排深耕已近十年;“最美自由人”陳展第一次帶領南京師范大學隊參加大學生排球聯賽便一舉奪冠;徐云麗、邸安和、李鐵鳴……都在大學校園“反向充電”,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僅僅帶高水平運動隊訓練比賽,還給普通學生上排球課、輔導排球社團活動——女排精神就是這樣在一所所校園當中落地生根。

“在學校里帶隊,最重要的就是重視體育的育人功能,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放在首位,教他們運動技能,向他們傳輸精神力量。”曾擔任中國女排教練、如今在中山大學執教的李鐵鳴說:“學校球隊和專業隊完全不同,大學球隊的目標是要把學習和訓練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來考慮,解決學訓矛盾、促進學生運動員全方位發展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擁有了李鐵鳴這樣的“超級教練”,中山大學女排開始在全國比賽中嶄露頭角,姑娘們已經兩次獲得全國總決賽的亞軍,排球也成為中山大學最受同學們尊重和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

“大家覺得我們打球很帥,我們性格又很開朗,所以都喜歡和我們相處,我們也經常和喜歡打排球的同學在室外場地打球,讓大家都能通過打排球鍛煉身體、找到樂趣。”中山大學女排隊長邵興魚已經是哲學專業的研究生了,她說排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學校排球隊帶給我的不僅是運動場上的成績和收獲,還有學業上的進步和成果。”

邵興魚曾有機會成為一名專業運動員,但她最終選擇了學校而非省運動隊,“路有不同,但精神的力量是一樣的,有一年全國大學生排球聯賽冠亞軍決賽在我們中大舉行,那種轉播環境加上賽場氣氛,讓我真的在賽場上感受到自己身上作為中大人的使命感。”

“女排精神”不止是精神,還是行動。“Supervolley”作為中國大學生排球聯賽運營合作伙伴,其前運營主管郝亮宇的感受是,“如今政策上取消體育單招對于大學組建高水平運動隊有不小影響,但大學生排球聯賽‘陽光組’的參賽學校和球隊更多了,這意味著更多普通大學生開始深度參與排球運動了。”

根據郝亮宇的介紹,中國校園排球運動曾在2010年前經歷過一段低谷,但女排精神的感召和中國女排2016年里約奧運會再次輝煌的經歷,讓95后和00后越發熱愛排球,“大學生喜歡女排打球那種超燃畫面,他們確實被項目本身和女排精神所吸引,從愛看到會看,從愛看到愛打。”

以首都高校排球聯賽為例,2000年比賽只有30支男、女排隊伍參加,但近年來參賽球隊已經上百,這意味著超過50所首都高等院校組建了校園排球隊,賽事“被迫”需要分為甲、乙、丙三個組別進行比賽。

“舒舒服服躺著也是一天,摸爬滾打刻苦訓練也是一天,我選擇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充分、有意義。我現在課余的時候還教小朋友打球,就是為了把李導教給我的知識和技術傳給更年輕的一代。”邵興魚說:“女排精神一直影響著我,我的理解就是無論這個世界如何紛繁復雜充滿誘惑,我都要清楚看到自己的目標,然后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堅定前進。”

本報成都7月30日電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