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最新《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發布,這三種癌排名前三

2023-04-22 16:47:19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今天,由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編制的《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2022)》(以下簡稱《年報》)發布。《年報(2022)》分地區、癌種、性別、年齡組報告了我國腫瘤患兒住院特征和新發腫瘤的流行特征,并首次展示了我國不同癌種、性別、年齡組的兒童腫瘤發病率的估算結果。

截至2023年3月31日,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已在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立了841家兒童腫瘤監測點,共監測到約360萬張兒童腫瘤及血液病病例報告卡,實際監測到兒童腫瘤及血液病患兒約130萬名。這意味著這130萬名患兒被納入了全程管理。

《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每兩年發布一期。《年報(2022)》共收錄了2019~2020年間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76家兒童腫瘤監測點的登記資料,監測對象為0~19周歲的腫瘤出院患兒,納入分析的疾病范圍包括原發兒童惡性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的良性腫瘤以及動態未定或未知的腫瘤。

相較于2020版《年報》,在內容分析方面,《年報(2022)》在原有腫瘤患兒住院特征統計維度的基礎上,新增了監測范圍內新發兒童腫瘤流行特征和發病率估算結果,更具代表性、更全面地展示了我國腫瘤患兒的住院特征和流行分布。

監測結果顯示,全國腫瘤患兒本省就醫的出院人次占比75.08%,相較于2017~2018年的66.22%有了顯著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兒童腫瘤相關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的提升。

《年報(2022)》進行了新發兒童腫瘤流行特征分析,包括癌譜特征及11大類兒童腫瘤新發患者的地區分布、亞型構成和年齡/性別構成。結果顯示,2019~2020年全國新發腫瘤患兒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種分別為白血病(32.89%),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5.18%)和淋巴瘤(9.71%);在新發腫瘤患兒各年齡組占比中,最高的是1~4歲組(30.59%),其次是5~9歲組(22.81%)和10~14歲組(20.79%),小于1歲組最低,占比7.03%。

我國2019~2020年兒童腫瘤平均發病率為125.72/100萬。男孩發病率排名前三位的癌種依次為白血病(41.85/100萬)、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9.84/100萬)、淋巴瘤(15.43/100萬)。女孩發病率排名前三位的癌種依次為白血病(33.65/100萬)、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7.37/100萬)、惡性上皮腫瘤和黑色素瘤(17.02/100萬)。

“《年報(2022)》基于全國范圍的監測數據,對我國腫瘤患兒的住院特征及流行現狀進行了全面、客觀、多維度和系統性地分析,可以為兒童腫瘤臨床醫學、流行病學、衛生經濟學、管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數據參考依據,同時可為我國兒童腫瘤防控工作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促進醫療衛生系統、教育系統、媒體、社區、企業、家庭等多方重視兒童和青少年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在發布儀式上說。

據了解,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成立于2019年6月12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批復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成立。該中心持續推進并不斷完善以醫院為基礎的兒童腫瘤監測體系,并實時動態監測。

國家兒童腫瘤監測體系的建立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專家委員會的組建,兒童血液病定點醫院和惡性腫瘤診療協作組的動態調整提供了基線信息,也為我國兒童腫瘤相關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醫療救治保障制度的制定和效果評價提供了數據支撐,對我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實施兒童腫瘤醫療救治的精細化管理,持續推進我國兒童腫瘤防控工作,提高我國兒童健康水平意義重大。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