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資訊推薦:從“求助者”變成“助人者”

2023-05-15 06:47:36來源:中國青年報


(資料圖)

我是廣州大學心理學專業學生丁丁,也是廣東12355平臺的心理咨詢志愿者。兩年前的我,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助人的心理志愿者。

高三那年,我被確診雙相情感障礙,當時母親處于癌癥晚期,我的學習也陷入了低谷……一系列打擊讓我陷入迷茫。最后我決定去學校心理咨詢室。通過咨詢師的耐心疏導以及我的不懈努力,心結逐漸打開了。在心態放松的情況下,我高考超常發揮,受這位老師的影響以及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我報考了廣州大學心理學專業。

我曾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幫助更多的人。我們每天互相鼓勵、分享,輕松快樂的交流成為緩解癥狀的良藥。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到了心理咨詢“助人自助”的快樂和責任。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廣東i志愿平臺看到省12355平臺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便立即報名了。2020年8月,我成為廣東12355平臺心理志愿者的一份子,成為話務心理助理以及粵省事小程序咨詢師。

剛開始在12355平臺值班的時候,我經常手忙腳亂,老師對我十分寬容,幫助我適應工作節奏。曾經有一位來訪者,因為身體疾病感到困擾,來電時,她語氣十分急迫、沮喪,身體疾病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委屈。剛邁入心理咨詢大門的我并不清楚“共情”的重要性,急于提建議、解決她的問題,但似乎并不管用。后來,我預約了平臺的督導,了解到自己忽略了她的感受。正如許多來訪者會說:“我就想找人說說話。”或許心理咨詢就是提供傾聽的渠道,讓他們把心中的話盡情地說出來。后來我可以熟練運用共情的技術為來訪者提供心理疏導:渴望得到媽媽認可的孩子、艱難維生的青年創業者……過去,我以為心理咨詢的偉大,在于幫助陷入痛苦的人們走出來。通過實踐,我才明白心理咨詢是指引他們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

當初給我提供咨詢的那位心理老師也許早已忘記我這位求助者,但他對我影響深遠。我想,這就是“助人”的意義。我也將繼續在廣東12355平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將我獲得的溫暖傳遞下去,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青少年。

丁丁(廣東)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