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好消息!這些醫院至少留20%門診號源優先向基層開放

2023-08-08 14:10:14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8月7日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要求,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的三級、二級醫院預留至少20%的門診號源,優先向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轄區常住居民提供上級醫院專科門診預約服務。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在預約轉診、檢查、住院床位等方面的作用,并推動不同機構間檢查及檢驗結果互認共享。

大型三甲醫院“一號難求”是老百姓看病時經常會遇到的難題。國家衛健委解讀上述文件時指出,此次發布的文件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解難題,切實提升群眾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獲得基本醫療和衛生健康服務的便利度和服務質量。

患者通過基層醫療機構轉診至上級醫院,那基層醫療機構的相關診療能力能否滿足需求?為此,文件要求,縣(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籌二、三級醫院、縣域醫共體(醫聯體、醫療集團)資源等方式,做到每周至少3個工作日有一名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以上臨床專業技術人員在基層醫療機構值守門診服務,解決群眾就診中的專業問題,促進分級診療和基層首診。在中西部脫貧縣的鄉鎮衛生院可根據實際通過遠程診療等方式予以實現。

我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并非一蹴而就。2019年,國家衛健委提出,要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與曾經的縣域醫共體不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重點是圍繞建設責任共同體、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形成縣域一盤棋、管理一本賬、服務一家人。在新冠疫情期間,尤其是2022年末新冠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對新冠重癥的轉診和救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3年4月,國家衛健委發文要求組織開展2022年度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進展監測工作,其中“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占比(%)”就是一項重要指標。

在前期醫聯體建設的基礎上,2023年7月,國家確定在北京、四川自貢等81個城市,包括地級市和直轄市的區啟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試點城市將以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為載體,構建城市網格化醫療服務新體系,負責為居民提供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前期建設為預留的20%號源奠定了基礎。

除了預留號源外,《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還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面實施高血壓、糖尿病兩種慢病長期處方服務,為病情穩定的患者開具4-12周的長期處方,并逐步擴大慢性疾病病種覆蓋范圍。

此外,在無急診服務且診療量較大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工作日門診延時服務1-3小時,或酌情在節假日、周六周日等增加門診服務時間,方便社區居民尤其是上班、上學等人群在家門口就近獲得基本醫療、慢病配藥、家醫簽約、健康咨詢等服務。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