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全人教育:對抗“內卷”,讓孩子的生命舒展

2023-08-21 21:07:11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新玲

自稱是“非主流老師”的韓宜奮獲評第七屆全人教育教師。韓老師現在是廣東中山市迪茵公學的語文教師,來到這所學校之前,一直在公辦學校工作30多年。從業37年,她沒有罵過學生一句,一直被學生稱為“老韓”“韓寶寶”等,有各種昵稱。帶著學生玩,“玩著玩著過高三,輕輕松松考大學”是她的教育常態,教出的學生語文成績在全省拔尖。

老韓給自己下的定義是“一個最會玩、最愛玩、最有趣的萬分熱愛自己職業的從教者”。 在她的課上,她給學生放電影,教學生談戀愛,鼓勵學生排話劇、拍電影,在辦公室里孵鴨蛋,與學生們一起觀察新生命的誕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課上,學生平板電腦使用自由。幾年前,她曾獲得過全國模范教師的榮譽稱號,當時一位年輕老師看著她說:“老韓,我們很奇怪你是怎么在基礎教育和體制內的學校活下來的?”

“如果站在學校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我是一個特別搗亂的老師,不聽話的老師,不按照常規去做事的老師。”老韓每周利用語文課給學生放一部電影,然后讓學生寫出影評,并在課上討論,讓學生學會理解和鑒賞,并不斷提高這種能力,從而輕松應對考試。

“全人教育計劃”是心和公益基金會和21世紀教育研究院2015年聯合發起的。“全人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養成,通過人文教育達到全人發展的目標。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教授曾解釋,“全人教育”首先是立人,注重開發人的理智、情感、美感、創造力和精神潛能,是培養“全人”或“完人”的教育。“全”不僅僅意味著人的全面素質,同時蘊涵著一種廣博的世界觀:關心環境、關心和平、關心全人類。

這一計劃每年由專家、學者、一線名師、教育媒體記者等在全國范圍內推薦優秀教師參選。截至目前,全人教育計劃評選出27位教師代表,他們分布在13個省份的19座城市,背后關聯和影響著成千上萬個孩子和家庭。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育才學校語文教師宋新菊、四川省成都天立國際學校語文教師舒凱、北京朝陽赫德學校數學教師楊玉翠獲評第七屆全人教育提名教師。

8月16日,第七屆全人教育計劃成果展暨交流研討會。 21世紀教育研究院供圖

近幾年,“卷”成了高競爭、過度競爭的代名詞,在教育中有各種表現。而這些全人教師的實踐恰恰在對抗內卷,用豐富的教育體驗讓兒童獲得成長。

宋新菊老師是本屆全人教師中唯一一位鄉村教師,26年來,她始終在鄉村教室面對一批批兒童。她堅信,農村教室也能成就孩子,“我們的土壤不一樣,種子不一樣,但不能阻擋他們成長呀。”她依托鄉土文化、淳樸民風,和本土文化資源,全學科參與課程研究,開創黃河泥塤課程;她和孩子們依循農歷,設計一個個節日和節氣儀式;給每一個孩子送上獨屬于他們的生日故事或生日詩詞,把孩子們的生日祝福匯集成一本本生日書……在黃河之濱,她引導鄉村孩子們體驗生命的完整和幸福。

8月16日,在第七屆全人教育計劃成果展暨交流研討會上,心和基金會理事長伍松強調了評選全人教師的四條標準——擁有一流的專業素養和健全獨立的人格、尊敬并愛每一位學生、注重學生的閱讀和終身學習能力、啟發每一位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沒有一條標準和學生的分數有關,但是每一屆評選出來的老師和學生,雖然不唯分數,但也不畏分數。”

“內卷時代,如何讓孩子的生命舒展”成為此次研討會的主題。

江蘇揚州中學特級教師王雄最近得知,某一國家級智慧教育平臺正在征集研究性學習項目,這個平臺聯系了自己的學生,這名同學做的是《三體》的文化產業鏈研究,非常新穎。

“我們今天看到的這4位老師他們所做的(教育實踐)豐富多彩,其實就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去做。”王雄認為,對抗內卷,學校層面要設計自己的校本課程體系,教師層面有非常多可做的,“給老師時間、給老師自由,我們學校的學生就有自由;給學校自由,我們整個的教育的生態就會發生變化。”

國家督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介紹了從2021年開始的 “指向核心素養的項目學習區域整體改革”項目。這個項目聚焦初中階段核心素養,在區域內整體推進。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北京豐臺區、海淀區,上海黃浦區,浙江的溫州市和山西晉中五個試驗區學校的老師教學和學生核心素養都取得了較好提升。

“因為項目學習能讓學生得以舒展,讓學生找到自己尊嚴,讓學生能夠釋放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劉堅特別希望全人教育堅持不懈、持續地做下去,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定會影響這個社會。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