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拔劍起蒿萊的意思_感時思報國 拔劍起蒿萊 是什么意思

2023-02-13 08:48:22來源:互聯網

1、句子翻譯:我雖有感于時事的多舛,自己郁郁不得志,但一想到報效國家,便常常孤身一人在草莽之中拔劍而起。

2、一、唐·陳子昂《感遇》(第三十五)原文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3、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資料圖】

4、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

5、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

6、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7、二、翻譯:我本來是富貴之家的子弟,平時立身處世,總是孜孜以求增進自己的才學。

8、我雖有感于時事的多舛,自己郁郁不得志,但一想到報效國家,便常常孤身一人在草莽之中拔劍而起。

9、我向西馳騁過丁零族建筑的邊塞堡壘,向北到過單于臺。

10、我登上高山,遠眺千里以外的景色,心中懷想著古人的事跡,不禁心潮澎湃。

11、誰說不要忘記古人一心愛國而身罹禍殃的教訓,我的報國之情除非身軀被磨損、消滅,化為塵土才能消失。

12、擴展資料創作背景本詩選自《感遇三十八首》,為唐代文學家陳子昂的組詩作品。

13、屬于五言古詩,這組詩是作者有感于平生所遇之事而作,涵蓋面極廣,大都緊扣時事,針對性極強,富有現實意義。

14、人生感慨與政治批判是《感遇詩》三十八首的兩項重要內容。

15、各篇所詠之事各異,創作時間也各不相同,應當是詩人在不斷探索中有所體會遂加以紀錄,積累而成的系列作品。

16、人物背景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

17、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

18、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女皇武則天重視,授麟臺字。

19、后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

20、在26歲、36歲時兩度從軍邊塞,對邊防事務頗有遠見。

21、38歲(圣歷元年698)時,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

22、陳子昂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羅織罪名,加以迫害,最終冤死獄中。

23、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

24、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

25、陳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

標簽: 拔劍起蒿萊 感時思報國 郁郁不得志 孤身一人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