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廣元中學:以調查研究之風推進思政課入腦入心

2023-07-12 09:34:27來源:教育導報


【資料圖】

不久前,第37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結果揭曉,廣元中學報送項目《三線120廠工業遺產開發融入研學元素的研究》獲得二等獎,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是由思政課老師指導完成的。

4年來,廣元中學思政課老師李鳳耀指導的學生社會調查研究成果,已有5項獲得省級以上獎勵、近20項獲得市級獎勵,作品《關于提高老年人適應智能社會生活能力的提案》還入選了2022年團中央全國“優秀模擬政協提案作品”,在全國推廣。對于李鳳耀和同學們來說,這些獎項只是一項思政課教學創新的“副產品”。

如何將思政課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自2019年起,李鳳耀開始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引導他們觀察社會、提出問題、考察探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實現思政課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提升課程育人、實踐育人實效。經過幾年實踐,該項教學創新已成為廣元中學思政教學一大特色。

“通過參加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我們發現原來思政課所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如此緊密。”去年,廣元中學學生張子鈺和小組同學在李鳳耀、陳思璇兩位老師指導下,以當地三線工業遺產開發為選題,完成了《三線120廠工業遺產開發融入研學元素的研究》。

在老師的幫助下,張子鈺和同學們通過多種途徑,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以及全國各地三線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開發的成功范例;到原120廠等地實地考察,了解廣元市城區附近三線工業保護、利用、開發的實施情況;先后采訪相關的專家學者,對他們的意見與建議進行了整理與歸納;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打磨完善研究報告,對廣元市三線工業遺產開發提出了多條言之有據的建議。

社會調查實踐能夠良性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組織。經過數年實踐探索,李鳳耀在思政課教學中建立了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的有效運行機制,形成了“觀察現象→發現問題→查找文獻→現場考察→班級研討→成果提煉→專家指導→成果展示”的具體操作模式。

除了合理的小組合作分工,高中生開展一次深度的社會調查活動,需要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李鳳耀充分利用自身周邊資源,給學生找行家指導,找社會力量支持,盡可能為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創造良好條件。

“開展社會調查研究,有助于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讓同學們在綜合實踐中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李鳳耀說。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