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喬納森:現實主義與世界政治中的不確定性

2023-07-28 01:15:24來源:中評網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實習記者 蔡卓君)7月18日上午,南開大學舉辦了政治學建系百年紀念活動之對話國際學術名家講座。在講座上,波士頓學院政治學和國際研究教授、康奈爾大學政府系國際政治經濟學斯蒂芬和芭芭拉·弗里德曼榮譽教授喬納森·科什納作為主講嘉賓,介紹講述自己的新書《不成文的未來:世界政治中的現實主義與不確定性》,在講述結束后,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劉豐、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李巍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陳靜雯等人與其展開對話交流,共同就書籍以及當今世界下的國際關系展開討論。

喬納森在談到寫作緣由時表示,目前關于國際政治研究中,主要是結構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國際安全觀兩種聲音占據主導,但他認為這兩種方法都有著根本上的缺陷,這促使他寫了《不成文的未來:世界政治中的現實主義與不確定性》這本書。在書中他向大家介紹了古典現實主義的方法并表示自己并非想要傳播福音或促使每個人都變成古典現實主義者,而是想讓大家通過瞭解古典現實主義的方法,促使我們更好理解世界的運作模式。

喬納森表示,肯尼思·沃爾茲為代表的結構現實主義理論提出了國際系統的無政府架構,即為國家是國際關系的主要行為者(單位),國家在國際結構中所處的不同位置是造成各國對外政策不同的主要因素。他表示,這種理論架構是存在問題的,原因在于國際體系看起來更像是一場寡頭壟斷競爭。在經濟學中,寡頭壟斷市場從根本上是不確定的,即我們不知道寡頭會如何表現。因此,如果我們談論大國,它看起來更像寡頭壟斷的玩家和完全競爭下的玩家,因此僅僅通過觀察系統本身根本不可能瞭解各國家即將做出的選擇。

在談到理想主義國際安全觀的時候,喬納森表示,這和理性預期學派的經濟學模型的核心是相同的。但是該理論存在的問題是,在國際關系方面,我們對世界的確切運作方式沒有共同的基本訴求,那么理性預期理論就不可能奏效,因為源于不同的模型,只能得出不同的預期和結論。拿俄烏戰爭舉例,根據已經掌握的相同的信息,不同的專家會預測不同的結果并排除不同的可能性,但是最終俄烏戰爭的結果依舊讓我們感到震驚,事實證明這個結果是不具備可預測性的。這深刻說明一個道理,政治世界如同一門社會科學,不同于自然科學,其中的行為變量是不穩定的。

喬納森在深刻分析完傳統的現實主義模型后表示古典主義具備一定優勢,即為古典主義更加關注歷史,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描述和理解世界。喬納森并不認同結構主義者所說的“國家沒有記憶、過去和目的,它們就像生活在無政府狀態中的單位,只因其相對能力(處在系統中的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他認為,堅持關注歷史、內容和目的是重要的,這也意味著國家會基于歷史做出選擇。環境是具備不確定性的,雖然不能預測出明確的結果,但是可以根據歷史性和選擇和現有環境做出判斷,即可以預判某一特定行為發生的概率。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