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銀行 > 正文

環(huán)球信息:警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陷阱

2022-10-28 09:33:43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資料圖】

近日,北京銀保監(jiān)局發(fā)布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陷阱,守護好自己的信用名片。

近年來,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以“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的名義,發(fā)布以“停止催收”“反催收”“全額免息”“停息掛賬”“信用卡債務重組”等為標題的廣告,冒充法律工作者騙取消費者信任,獲取消費者個人金融信息,收取高額代理費用,牟取非法利益,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金融市場正常秩序。

據北京銀保監(jiān)局介紹,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有四種常見套路。

套路一:假冒專業(yè)人士發(fā)布虛假廣告,夸大宣傳。冒充律師、銀行員工或相關專業(yè)人士,在微信公眾號、QQ群、網絡論壇、短視頻等媒體平臺發(fā)布“逃廢債務”“全額免息”“征信修復、洗白”“專業(yè)反催收”等虛假或誤導性信息,編造虛假成功案例夸大宣傳,刪除屏蔽不利評價,以“維權不成功不收費”等為噱頭進行虛假承諾,欺詐誘騙消費者找其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

套路二:誘導獲取消費者個人金融信息,收取高額費用??浯蟠硖幹眯庞每▊鶆兆饔茫T導消費者授權其獲取個人金融信息,并要求提供身份證號、信用卡賬號、聯(lián)系方式、家庭住址及成員信息,甚至要求郵寄身份證原件、信用卡、電話卡等重要個人證件,或要求提供密碼信息等敏感金融信息,并向消費者收取高額的代理費、咨詢費或手續(xù)費。

套路三:慫恿消費者虛構事實、偽造證據,惡意逃廢債。唆使消費者無視合同約定、違背誠信原則甚至跨越法律底線,編造辦卡經歷等事實,偽造貧困、重病、殘疾等證明材料,錯誤套用法律法規(guī),使用固定投訴模板,以消費者身份向銀行、監(jiān)管部門、政府機關等進行投訴舉報,并借此向銀行機構施壓,以達到逃避債務目的。

套路四:阻礙有關部門與消費者取得聯(lián)系,切斷正常維權渠道。切斷消費者與銀行、監(jiān)管部門間的直接聯(lián)系和溝通,誘導消費者采取纏訪、鬧訪等過激行為不當維權,甚至以扣押身份證等手段脅迫消費者以維權為名反復升級投訴,阻礙消費者與銀行之間的正常協(xié)商,從中攫取非法利益。

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保險報》記者發(fā)現,早在2019年,廣東銀保監(jiān)局就曾發(fā)布風險提示,提示消費者: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在收取高額傭金、增加了還款費用、個人征信系統(tǒng)留有不良記錄等三方面損害消費者權益。

一位銀行從業(yè)者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或面臨個人信息泄露、個人信用受損、個人資金損失等多方面風險。消費者除了面臨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非法出售、非法使用的風險外,還可能因為承擔高額的咨詢費、代理服務費或手續(xù)費而進一步加重自身債務負擔。

一位業(yè)界專家透露,如果消費者受非法代理方教唆參與編造事實、提供虛假材料進行惡意投訴,還可能面臨法律風險,涉嫌違法犯罪。

北京銀保監(jiān)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非法“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陷阱。一是全面清晰了解信用卡功能,做明白消費者。二是信用卡消費量力而行,養(yǎng)成按時還款好習慣。三是認清非法代理真面目,切勿泄露個人信息。四是務必通過正規(guī)渠道,依法理性維權。

責任編輯:

標簽: 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

免責聲明

    • 青年創(chuàng)投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信息舉報和糾錯郵箱:51 46 76 113@qq.com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