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銀行 > 正文

今日報丨交通銀行錢斌:金融機構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和服務能力要把握兩個關鍵

2022-12-28 12:45:48來源:金融界資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如何抓住數字技術演進紅利,在形成差異化的競爭能力和服務能力的同時應對好風險?交通銀行(行情601328,診股)副行長錢斌在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引起業內討論并獲得良好反響。

錢斌表示,金融機構要形成差異化的競爭能力和服務能力應把握以下兩個關鍵:一是發現有效需求、服務有效需求從而提高金融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公平性。這需要金融機構綜合運用業務能力、技術能力和宏觀判斷能力來實現;二是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保證國有金融資產的保值增值及金融資金安全是金融機構的本分和職責,同樣需要高度關注。

錢斌指出,發現有效需求必須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當前,各金融機構在國有大型企業及重點行業、重點項目等領域的服務相對比較充分,面向普惠、中小微企業、新經濟、新業態、新市民等方面的服務能力則相對薄弱。一方面,許多中小微企業處于初創階段,缺乏完整規范的財務報表,缺乏抵質押資產;另一方面,這些企業量大、點多、面廣,單筆融資金額小,使得服務和管理成本相對比較高。找準薄弱環節精準施策需要技術和能力的支撐與保障。

錢斌表示,通過發現、服務有效需求從而實現差異化,主要可在以下五個方面發力:

一是以數據為企業增信。不僅僅是金融交易數據,也包括行業數據、工商稅務數據、保險數據、銷售數據、應收賬款等數據共同來為企業進行全方位畫像,減少信息不對稱。

二是深度融入產業。應關注核心企業的供應鏈上下游,發現和開發需求。資金鏈和供應鏈的結合可有效推動金融資源更加充分、合理的分配。

三是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實現服務下沉。很多新市民、新企業往往覺得金融資源高高在上、難以企及,要用科技手段、互聯網手段推動服務線上化、移動化。通過服務下沉讓更多市場主體便捷得獲得金融資源。

四是線上線下(行情300959,診股)一體化。金融產品相對比較復雜,老百姓(行情603883,診股)、企業經營人員并不是金融家,并不理解里面的復雜結構。對于一些標準化、信用類的產品可以完全通過線上來開展服務,而一些金額相對較大,設計比較復雜或者是需要抵質押的產品則需要線下服務支撐,這就需要更好地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來服務客戶。

五是推動產品靈活適配,按照市場和客戶的需要進行差異化的定制和組裝。目前,已有銀行在推進產品的差異化、模塊化、組件化、參數化。產品創新不一定是從無到有,不一定是從“0”到“1”,可以更多是對產品要素、模塊組件以及相關參數的重新組裝,使之更好地適配。

風險控制方面,錢斌指出可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創新突破。

一是人工智能賦能。傳統信貸審批依賴專業人員的經驗判斷,未來的發展趨勢則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概率審批,這兩者可以互相結合,共同發揮作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通過跟蹤分析貸前授信、貸中的放款和貸后的資金流向及經營變化全鏈條發現風險隱患,從而實現人防到技防到質控的轉變。

二是征信。征信是非常好的基礎設施,但這還不夠,整個社會要進一步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電子亮證、電子合同、電子抵押、電子權證、電子印章等。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如果可以和企業征信、個人征信形成聯動,金融服務的規范、標準和風險防控將會再上一個臺階。

三是規則的創新和制度的創新。普惠金融領域存在一些不敢貸、不愿貸的情形,里面有一個原因值得關注,舉個簡單的例子,監管機構對于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房市將會進行責任追究,很多金融機構就會把發票管理作為貸后用途的重要環節,使得流程無比復雜。如果在壓實金融機構責任的同時,將個人征信、企業征信,納入全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通過規則的轉變和制度的轉變,很多東西將會變得更簡單。

錢斌強調,金融為民、服務實體是初心;科技創新、數據平權是支撐和保障;規則創新、體制創新是未來、是目標;空間無限,潛力巨大。

責任編輯:

標簽: 交通銀行

免責聲明

    • 青年創投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信息舉報和糾錯郵箱:51 46 76 113@qq.com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