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0 09:52:49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資料圖】
編者按:
11月5日,第五屆進博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舉辦“推進轉型金融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分論壇,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學術研究機構、國際多邊組織代表出席論壇,共同就轉型金融標準制定、發展路徑、風險防控等話題開展深入交流。
完善碳交易機制 降低轉型成本
推進轉型金融、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等對助力世界經濟平穩復蘇,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企業、金融機構、政策制定者協同合作。在11月5日舉辦的第五屆進博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推進轉型金融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上,各界人士就綠色發展、轉型金融等話題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企業是轉型關鍵主體
企業是綠色低碳發展轉型的關鍵主體。企業轉型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公司發展戰略、對外投資合作、原材料供應、能源消耗、產品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碳足跡計算、碳排放處置等一系列問題。
在全球碳排放中,交通占比較高。航空目前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據一定比例。不同于其他行業找到了革命性方式來減碳甚至實現凈零排放,航空業盡管一直在減碳,但尚未找到全新的替代能源。因此,如果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民航業就不能只考慮如何節省燃油,而是用怎樣的清潔能源替代燃油。
空客全球執行副總裁、空客中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徐崗介紹,按照全球技術水平,民航業有兩種可選的替代路徑。一是進行可持續發展生物研究,如果全球大規模使用生物燃油,可以實現國際航空業2050年凈零排放約三分之二的目標;二是投入重金研發氫能源和以氫為代表的能夠被下一代飛機使用的主力能源,并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凈零排放。這需要巨大的投資,目前氫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飛機使用氫能源還處于萌芽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航空業減排壓力巨大。
踐行綠色低碳發展,同樣對鋼鐵企業的戰略制定、內部管理、人力資源以及產供銷等形成了比較大的挑戰。在寶武鋼鐵集團黨委常委、總會計師朱永紅看來,挑戰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綠色冶煉技術的突破,傳統的工藝、路線、流程已經相對固化;二是能源結構的轉型,新能源應如何布局和改變;三是怎樣在低成本條件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四是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如何用數字化全面地提升傳統鋼鐵工業。
朱永紅表示,寶武鋼鐵集團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尋求冶煉技術方面的突破,每年拿出專項資金用于全球招標項目共同研發,技術全球共享;進行符合低碳綠色發展的能源布局;對工廠進行數字化改造等。
關注解決高成本問題
現階段,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上海環境(行情601200,診股)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認為,實現綠色發展、綠色轉型,勢必會對整個經濟社會帶來非常深刻的變革,所需技術和資金投入也是長期的、巨大的。目前,綠色金融的概念已經比較成熟,而轉型金融是綠色金融的一個重要延伸,范圍更廣。轉型金融或者轉型投資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對綠色增量部分的投資,更大一部分是助力高碳存量完成轉換,這部分投資的迫切性更高,所面臨的問題也更復雜。
投資能否得到合理的回報?這個問題是驅動投資的根本動力。賴曉明指出,從目前來看,轉型投資的成本通常很高,既包括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成本增加,也包括高碳市場退出帶來的資產損失成本增加。如何獲得額外收益以覆蓋這些成本,或者說抵消這些成本的支出,是推動轉型投資、轉型金融發展的關鍵問題。作為衡量減排價值的新體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發揮重要的作用——綠色低碳項目所產生的減排以前不會算在投資收益中,但隨著碳交易機制的落地,這部分減排可以出售并產生收益,進而用這部分收益來補充轉型投資、抵消成本、增加收益。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全國碳市場啟動一年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截至2022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額84.92億元。
離不開國際合作
減排是一項全球性任務。推進轉型金融、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單靠一個國家無法實現,需要國際協作來研究和推進。
“航空這樣的行業更需要國際合作。”徐崗表示,飛機的業務不局限在某個國家,因此更容易達成安全標準、運行標準、減排標準等的一致。在《巴黎協定》的要求下,全球航空業制定了長遠化的目標,即2050年達到國際航空業的凈零排放。
有了國際協作作為基礎,各國需要在實踐中依據自身的資源稟賦進行探索。以航空業為例,徐崗指出,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是重要的生物燃油,中國在這方面具備一定的資源稟賦。“SAF的重要來源是生物制廢棄料和垃圾油,中國的文化、餐飲、人口決定了我們是餐飲油產量較多的國家。放眼全球,中東、美國、俄羅斯是化石燃油的富油國,而我國是生物燃油的富油國。真正用好這一資源稟賦,不僅能夠助力中國的航空行業實現碳減排,而且能夠讓生物燃油成為我國的拳頭產品,供全球市場落實碳減排。要想實現這一愿景,需要先進的技術和大量的投資,只有形成一定規模,價格才能降下來,產量才能做上去,才能實現出口。”
徐崗強調,在進行國際合作的同時,也要學習國際上先進的經驗。中國有望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這意味著我國航空業發展的前路可能要靠自己來探索。這個時候,就要利用各種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功來照亮全球航空業節能減排的道路,反哺全球、反哺人類。
而建設全球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更是多方關注的焦點。公開資料顯示,自2005年歐盟建立全球第一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起至今,全球共有包括38個國家級轄區、31個次國家級轄區的32個碳市場正在運行;覆蓋約1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7.0%。
賴曉明介紹,現階段,相關國家在保證環境統一性、避免重復計算的大原則下,對構建全球統一碳市場進行了規劃,也達成原則性意見,包括國家之間的排放配額分配、減排量計算等。“從前期推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到現在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再到探索全球市場的統一,中間一定有個過渡的過程,涉及配額市場、減排量市場以及形成統一協調的市場體系和碳并價體系等問題。因此,要想推動全球的碳排放交易市場規范化、制度化、一體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12月27日,人民銀行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企業家、銀行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2萬戶城...
據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官微消息,2022年12月28日,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溫州銀行原行長吳華等4人受...
由金融界主辦的“2022金融界銀行業年會”于12月27日盛大召開。本次年會以“創變、向上、共生”為主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如何抓住數字技術演進紅利,...
12月27日,銀保監會印發《外國銀行分行綜合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