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銀行 > 正文

【世界報資訊】不良率1.32%,凈息差逆勢上升!29萬億中行“八大金融”成果頗豐:綠色金融增幅超40%

2023-04-07 19:51:28來源:行長要覽


(資料圖)

中行是六大行中去年唯一一家凈息差同比上升的銀行

近期,恐怕沒有哪家大行比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下稱“中行”)還要熱鬧了。

在高層“換血”的背景下,這家剛剛迎來新任董事長的國有大行日前交上的2022年報告仿佛被掩埋在“輿論”之下。

《行長要覽》翻閱中行去年年度報告發現,這家大行去年的經營表現頗為亮眼。從數據上看,2022年中行實現資產總額28.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20%。盈利能力上,實現營業收入6180.09億元,同比增長2.06%;實現歸母凈利潤2274.39億元,同比增長5.02%。資產質量上,中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32%,下降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8.73%,上升1.68個百分點。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大行為息差下行“頭疼”的同時,中行凈息差延續去年的態勢,依舊保持逆勢上升,令人驚艷。

營收凈利雙增,

凈息差逆勢上升1個基點

2022年,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銀行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在此背景下,中行在資產規模、經營業績、貸款投放等方面均實現“穩中有升、穩中提質”。

據年報披露,2022年,中行實現營業收入6180.09億元,同比增長2.06%;實現歸母凈利潤2274.39億元,同比增長5.02%。此外,年末資產、負債總額分別達到28.91萬億元、26.35萬億元,增長8.20%、8.10%。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為0.85%,凈資產收益率(ROE)為10.81%。

總體來看,2022年中行總資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營收、凈利增速均實現正增長,盈利增長能力位于六大行前列,業績韌性凸顯。

營收、凈利雙增的同時,其凈息差也在逆勢上漲。《行長要覽》發現,中行是六大行中去年唯一一家凈息差同比上升的銀行。2022年,中行凈息差為1.76%,同比上升1個基點,而其他大行的凈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從營收構成來看,中行實現利息凈收入4606.78億元,同比增加355.36億元,增長8.36%。非利息收入方面,2022年實現非利息收入1573.31億元,同比減少230.86億元,下降12.8%。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722.48億元,同比減少91.78億元,下降11.27%,主要是受資本市場整體表現偏弱影響,理財、基金等相關代理收入減少較多。其他非利息收入850.83億元,同比減少139.08億元,下降14.05%。

對此,中行稱,主要是在人民幣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適度下行,導致人民幣貸款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集團抓住美聯儲加息等有利時機,主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保持了息差的穩中有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行成本收入比為27.88%,同比降低0.29個百分點,投入產出效率進一步提高。與同一梯隊的銀行相比,中行的成本收入比較低,在六大行中,中行2022年的成本收入比排名第二。

“八大金融”為抓手,

跨境人民幣結算量31.1萬億元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一直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2022年,中行履行大行責任,從“八大金融”關鍵環節入手,在服務實體經濟中找準定位,日漸成果頗豐,并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進出口是經濟穩增長、穩就業的有力支撐。作為我國外貿金融服務的主渠道,中行持之以恒支持外貿發展,在國際結算、跨境人民幣結算清算、結售匯、跨境托管等業務市場份額繼續保持領先,跨境理財通簽約客戶規模及資金匯劃量保持同業第一。

年報顯示,2022年中行國際結算量、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分別達到7.7萬億美元、31.1萬億元,國際貿易結算、跨境人民幣結算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跨境理財通簽約客戶規模及資金匯劃量保持同業第一,截至2022年末,簽約客戶數市場份額超60%,跨境資金匯劃市場份額超50%。

此外,在跨境金融方面,中行還有一大亮點讓人嘆為驚奇,2022年,中行全年直接投放進出口貿易融資超過5500億元,增速超過15%。全年為外貿新業態客戶提供跨境收付款超2800億元,增速達85%;全年辦理跨境人民幣清算741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7%,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除了跨境金融,中行在另外七大金融領域同樣釋放強盛動力,在保障民生、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積極貢獻中行力量。

具體來看,科技金融方面,對科技金融領域提供綜合金融支持約1.45萬億元,為超過1.8萬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授信支持超3,450億元。綠色金融方面,“中銀綠色+”產品體系和服務方案加速形成,綠色信貸余額達1987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1.08%。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228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9.34%,其中線上貸款新增占比超過62%;貸款客戶增長近13萬戶。消費金融方面,促進消費金融發展,積極配合推進“保交樓”工作,助力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非房消費貸款增速超過50%。個人線上貸款覆蓋率達到82.6%。創新供應鏈金融方面,“中銀智鏈”場景化服務不斷豐富,為供應鏈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分別提供2.5萬億元流動性支持和2.2萬億元表內外貿易融資支持。鄉村振興方面,涉農貸款余額突破2萬億元,貸款較年初新增3393億元,增長19.55%;普惠型涉農貸款較年初新增716億元,增長37.91%。財富金融方面,個人客戶全量金融資產規模近13萬億元,私人銀行客戶金融資產規模 突破2.4萬億元,境內個人客戶全量金融資產、投資類金融資產增速均位列可比同業前列,中高端客戶增長創歷史最高水平,代理銷售的個人客戶理財產品余額較上年末增長13.3%。

不良率連降兩年跑贏五大行,

資本充足率高達17.52%

商業銀行只有保持自身資產質量穩定,才能具備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得加強風險抵補能力,不斷夯實資產質量這塊“壓艙石”。

一直以來,中行加強風險集中化、專業化管理,信貸結構日益優化,資產質量持續改善。2022年,中行的不良貸款呈現“一升一降”的趨勢。截至2022年末,中行的不良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了22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32%,比年初下降了0.01個百分點。

《行長要覽》發現,中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連續兩年下降。2020年-2022年,中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6%、1.33%、1.32%,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下降0.13個百分點、下降0.0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行兼顧內部管理和外部補充,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提升。2022年,中行撥備覆蓋率達188.73%,較2021年末提高1.68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達到17.52%,較上年末提升0.99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提升0.79個百分點至14.1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提升0.54個百分點至11.84%。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幾日前的4月4日,中行召開董事會會議,表決通過了提名葛海蛟為該行執行董事候選人、選舉葛海蛟為中行董事長的議案;在此之前,該行剛迎來一名新任副行長張毅,目前上述二人任職資格尚需銀保監會核準。1月19日,中行召開2023年第一次董事會會議,同意聘任張小東先生為該行副行長,3月6日該行公告稱張小東任職資格已經獲批。

這樣一來,目前該行已形成由董事長葛海蛟、監事長張克秋、行長劉金、副行長林景臻、張毅、張小東、風險總監劉堅東、總審計師卓成文、首席信息官孟茜組成的高管架構。在銀行管理經驗豐富的新領導班子帶領下,中行2023年將取得如何發展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