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銀行 > 正文

業績、不良率分化明顯!112家非上市銀行“期中”成績揭曉

2023-08-04 09:57:38來源:金融界

112家非上市銀行密集披露“期中”成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非上市銀行半年報發現,上半年非上市銀行業績數據分化明顯。近七成銀行實現凈利潤正增長,一家銀行凈利潤出現虧損。此外,在已披露數據中,12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低于1%,但有11家高于2%,最高達3.86%。

專家分析指出,銀行在資產端的表現差異較大主要與其利潤來源有關。未來一段時間,非上市銀行整體經營環境有望持續改善,但也面臨監管持續強化的壓力,非上市銀行要立足地方經濟,做出自己的特色服務。

近七成實現營收凈利增長

截至8月3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據中國貨幣網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112家非上市銀行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財報,其中包括湖州銀行、東莞銀行和馬鞍山農商行三家IPO排隊的擬上市銀行和北京農商行這樣資產總額在萬億級以上的地方銀行。

從已披露的“成績單”來看,今年上半年,絕大多數的非上市銀行交出了營收、凈利雙增的答卷。除去16家銀行未披露上半年營業收入情況,在96家銀行中,27家銀行為負增長狀態,而在103家披露了凈利潤數額的銀行中,近七成的銀行實現了凈利正增長,32家銀行較去年同期增速有所下滑,僅富邦華一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出現虧損,為-1.23億元。

三家擬上市銀行均實現了營收、凈利的正增長。據半年報數據,湖州銀行、東莞銀行和馬鞍山銀行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06億元、53.68億元和17.47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8.99%、4.88%和4.05%,凈利潤分別為5.63億元、23.46億元和5.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80%、14.97%和6.68%。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非上市銀行經營業績是經濟回穩向好的映射,主要是國內經濟整體度過最困難三年后穩步復蘇向上,企業經營改善,銀行也積極提升經營水平。同時,近年來國內積極推動中小銀行完善內部治理、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拓寬融資渠道等效果逐步顯現。

“今年上半年是近十年來存款任務完成最好的一年。由于各家銀行沒有費力氣就實現了存款增長,所以存款的成本較低,進而形成利潤增加。”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李楠分析道,“業績向好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一方面,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貨幣投放量增加;另一方面,市場信心沒有完全恢復,使得消費不旺、投資不旺,導致存款大幅度增加。”

業績和不良率分化嚴重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百余家銀行整體業績表現向好,在業績和不良貸款率方面的分化情況卻較為嚴重。

從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上來看,不乏溫州銀行、甬城農商行等增長迅猛的選手。相較去年同期3.66億元的凈利潤,溫州銀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暴漲近10億元,達到13.57億元,同比增長約270.77%。甬城農商行的營收和凈利則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4.94%和395.83%。然而,天津濱海農商行、長春農商行等業績下滑則較為明顯。比如,天津濱海農商行營收同比下降5.2億元,凈利則從3.07億元降至1.93億元,降幅均超過35%。

此外,還有銀行連續多年業績下行。截至報告期末,大連銀行實現營收21.4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0.32%,凈利則為3.37億元,同比下降19.76%,這也是該行自2018年以來連續第五年凈利潤下行。

在資產質量方面,33家披露了不良貸款率情況的銀行分化同樣明顯。其中,12家銀行不良貸款率在1%以下,11家銀行不良率高于2%。據統計,不良率最低的銀行為寧波余姚農商行,為0.6%,而最高的阜陽潁東農商行則高達3.86%。記者查閱阜陽潁東農商行2022年年度報告發現,該行不良率較之去年年末又增長0.51個百分點。

李楠認為,不良率分化較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許多銀行體量較小,參與房地產領域較少,另一方面則是許多非上市銀行中的城商行參與縣域的小微企業比例較大。為了紓困小微企業,國家鼓勵銀行對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使得小微企業不良率的統計口徑較往年存在著明顯差別。“過去監管的方向是真實體現不良、嚴禁隱藏不良,今年以來則是相反的。”李楠補充道。

立足地方經濟創新特色服務

記者在梳理中發現,在51家營收、凈利潤均呈現正增長的非上市銀行中,江浙地區的銀行就有22家,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地域特征。李楠指出,各家銀行在資產端的表現差異較大主要與其利潤來源有關。

李楠進一步分析道:“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后,許多銀行找不到新的利潤來源。長三角地區的一些地方城商行,由于區域內中小企業數量多、縣域經濟發達,長期以來更關注縣域內的小微企業貸款。因此,在房地產行業全面低谷后,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因各地方扶持小微企業政策而獲得更好的發展,而過去缺乏穩定的縣域貸款投向、過多關注房地產行業的城商行則會面臨一個較長的低谷期。”

“就整個上半年而言,由于低成本的存款快速增長帶來各家銀行資金成本下降,銀行各方面的利潤業績均表現不錯,但貸款增長缺乏潛力,潛在風險走向明處。一旦下半年存款增長停滯,銀行因資產端增長乏力和潛在風險可能暴露,導致銀行在利潤上出現乏力。”李楠在采訪中指出。

周茂華表示,國內經濟穩步恢復,企業經營狀況逐步改善,有望持續帶動銀行經營質量和盈利改善。未來一段時間,非上市銀行整體經營環境有望持續改善,但也面臨著國內監管持續強化、進一步合理讓利實體經濟和激烈的行業競爭,如何提升經營與風控水平,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挑戰。

非上市銀行未來的發展路在何方?李楠建議:“非上市銀行要立足地方經濟,不要急著走向全國,將本地市場做深做透,同時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要走高、大、全的道路,而是要結合地方經濟特點,做出自己的特色服務。”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