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一個西瓜二百元?景區管理要算“明白賬”

2023-07-12 10:00:53來源:檢察日報


(資料圖)

“對游客在我景區游覽不如意,我們深表歉意,已要求商鋪控制成本,讓利于客。”

近日,有游客發視頻吐槽,浙江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一瓶零售價2元的礦泉水賣10元、一個西瓜賣200多元,物價離譜。對此,浙江省桐廬縣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7月10日晚間發布情況說明,并深表歉意(據7月11日九派新聞)。

據報道,游客反映的售賣礦泉水、西瓜的商鋪,是由景區租給商戶經營的。雖屬外包經營,但景區經營者同樣要承擔相應監管職責。根據我國旅游法第54條規定,景區經營者將其部分經營項目或者場地交由他人從事住宿、餐飲、購物、游覽、娛樂、旅游交通等經營的,應當對實際經營者的經營行為給旅游者造成的損害承擔連帶責任。桐廬文旅集團在情況說明里也表示,“將舉一反三,在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的同時,加強日常監督檢查”。這種擔當的態度難能可貴,說明中對游客的不如意“深表歉意”的表態,也彰顯出可貴的服務意識。下一步,就是游客所反映的物品價格究竟離不離譜、是否需要調整以及如何調整的問題了。

一個西瓜賣200多元,到底貴不貴?這可能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季節性價格波動。眾所周知,西瓜價格受季節和天氣的影響很大,這個夏天旅游火爆,天氣更火熱,即使在非旅游區的普通超市,“西瓜漲價離譜”的新聞最近也頻頻出現。二是特殊位置因素。情況說明中顯示,商鋪位于景區半山腰處,所售商品均由人工挑運,這無疑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三是在很多情況下,景區商鋪的租金要高于其他地段,這項成本當然也要體現在價格之中。把這些因素都算進來,一瓶礦泉水賣10元、一個西瓜賣200多元,是否還是太貴了呢?從景區的表態來看,還需要合理降價。那么,“讓利于客”究竟讓多少才合理?“控制成本”的方法之中,景區是不是也應適當地“讓利于鋪”,切實為商鋪減輕負擔?這些問題要想合理和妥善解決,最好的方法還是把賬算清楚,把道理講明白,再聽聽游客的意見,這樣也更容易得到游客的理解和支持。

把賬算明白,首先要把情況整明白。看了這則簡短的新聞,一些地方還是讓人有些困惑。例如,商鋪究竟有沒有明碼標價?情況說明稱,經現場核查,商鋪所售商品依規明碼標價。但此前有關報道稱,網友表示山上這家商鋪并沒有明碼標價。商品明碼標價,是我國價格法的強制性規定,這個問題是馬虎不得的。又如,山上商鋪所售礦泉水究竟是不是賣10元一瓶?運輸上山的成本是否足以讓它提價400%?對此,情況說明里并沒有涉及。

就上述后一個問題,景區已經明確表示要“讓利于客”;就前一個問題,該景區工作人員7月10日表示,景區已經要求商鋪全部明碼標價。出現問題第一時間真誠道歉并著手改進,這種做法值得肯定,但其中反映出的問題也值得反思。要知道,景區經營者一方面有贏利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應切實承擔起日常監管的職責。特別是對一些外包商鋪,因為景區有一定封閉性,某種程度上易成為行政監管薄弱環節,景區更應加強日常監管,督促其依法依規經營。而且,這些工作要做細做實、做到日常,而不應是“這個問題我們昨天發現了”。經營與管理,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認清了這個道理,心中才算有了一本“明白賬”。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