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包容參與 協作共治——華米模式的實踐與探索》新書發布

2025-04-10 10:44:05來源:中新網上海

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徐家良與華米研究院章米力博士合著的《包容參與 協作共治——華米模式的實踐與探索》新書發布會27日在上海舉行。來自社會治理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社區治理從業者及案例單位代表,圍繞“多元參與、協作共治”理論創新與實踐路徑展開深度研討,為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學術智慧與實踐啟示。

《包容參與 協作共治——華米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主辦方供圖

《包容參與 協作共治——華米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主辦方供圖

此書以現代社會治理轉型為背景,系統梳理了從傳統協作到現代共治的演變邏輯,提出“包容參與、協作共治”的理論框架。書中強調,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是破解復雜社會問題的關鍵,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與公民個體的有機互動,能夠有效整合社會資本、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治理效能提升。通過社會資本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等跨學科視角,作者深入剖析了協作共治的底層邏輯,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了扎實的理論支撐。

作為理論研究的實踐載體,書中以華米實證調研項目為案例,展示了數字技術如何賦能社會治理。該模式通過數據驅動模式,為政府部門與連鎖企業提供精準監管與決策支持,助力解決信息不對稱、資源分散等治理難題。例如無錫文旅“四維一體監管閉環”、深圳福田區食藥安全專業志愿者服務等案例,均體現了“技術+社會動員”模式在提升治理透明度與公眾參與度中的顯著成效。

“數字技術不僅是工具,更是重構治理關系的橋梁。”徐家良表示,包容參與的核心在于通過制度設計和技術創新,讓多元主體在等對話中形成共識。“華米的實踐驗證了協作共治理論在基層治理、公共服務等場景中的可行,為破解治理碎片化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胡在序言中指出,“華米模式為理解現代社會治理提供了獨特視角,其以技術創新驅動多元主體協作的實踐,體現了社會企業參與治理的示范價值,是中國特色社會治理理論的重要實踐樣本。”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 青年創投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