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近觀楓橋|政法“五老”+“好鄰居”,巧化矛盾促和諧

2024-10-16 10:19:07來源:中國新聞網


“遠親不如鄰,鄰不如‘五老’。”在湖南永州,有這樣一批知法懂法、熟悉情況的調解員,在退休之后、閑暇之余活躍在基層一線,協調家庭鄰里大小事,將一件件矛盾糾紛巧妙地化解在萌芽狀態,守護一方安和諧。

日,“觀楓橋”網絡主題活動湖南行采訪團來到湖南省永州市,探訪永州創設政法“五老”+“好鄰居”調解機制的做法,及其對推動基層矛盾化解的作用。

組建調解隊伍

選聘政法退休人員

用準人、建好隊伍,是政法“五老”+“好鄰居”調節機制的關鍵所在。

在冷水灘區嵐角山法庭,何放就是一名政法“五老”流動調解員。他退休前曾在冷水灘區法院工作,具備豐富的政法工作經驗。作為永州市經濟活躍的中心城區,冷水灘區民事矛盾糾紛面寬量大,而調解金融借貸、民間借款、租賃合同等相關案件正是何放所擅長的。

“調解和判決都具有法律效應,但調解沒有判決那么嚴肅,通過調解感化、說服當事人,讓當事人了解法律規定,調解工作才能穩地開展。”在日常工作中,何放通俗地向當事人宣講解釋法律規定,同時,從情和理的角度耐心細致地做好當事人的工作。

據介紹,永州市、縣兩級黨委政法委牽頭,司法行政、信訪部門具體負責,從政法各單位的退休老法官、老檢察官、老警官、老司法行政人員和老律師中擇優選聘,建立政法“五老”人才庫1100余人,組建市、縣兩級政法“五老”調解隊伍16支。

此外,聘請離任鄉村干部、老黨員組長、退休教師、熱心老人、新鄉賢、志愿者等,組建村(社區)“好鄰居”調解隊伍16260人。

2021年11月以來,永州共受理矛盾糾紛49511起,成功化解48038起,調解成功率96.95%。其中,政法“五老”受理矛盾糾紛25286起,成功化解21239起,調解成功率達84%。

發揮自身優勢

于情于理于法服人

充分發揮政法“五老”和“好鄰居”的優勢,在梳理一些涉及多方利益且需釋法析理的矛盾糾紛時,往往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冷水灘區華源府第小區,采訪團一行見到了一件因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的當事人楊華文,以及參與調解的政法“五老”張愛華和“好鄰居”劉開征。案件中,楊華文與樓上鄰居多次協商未果,找到物業后也沒有解決問題,于是請“五老”和“好鄰居”前來調解。

調解過程中,張愛華先向雙方當事人了解有關情況,再調查核實,講解法律政策,明法析理,讓當事人明確責任。其次,把握好當事人的心理,抓住糾紛的關鍵點進行調解,在分別談話時擺事實、講道理,提醒換位思考。“當事人的訴求就是要一個說法,把事情解決好,賠償的錢多錢少是另外一回事,鄰居還是鄰居,還是要相處的。”

“相比物業,政法‘五老’更專業、更權威,他們利用專業的法律知識為小區業主解決矛盾糾紛,對促進鄰里關系和諧有很大幫助。”楊華文表示。

除了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矛盾糾紛調解經驗豐富,政法“五老”長期從事辦案和群眾工作,善于協調和整合各方力量,匯聚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合力。

如雙牌縣一住房裝修時發生墜亡事件,死者家屬聚集上百人到信訪中心。政法“五老”針對雙方賠償額分歧大、死者家屬情緒激動、人員眾多的情況,組織開展“三調聯動”,達成房主支付5萬元安葬費、其他賠償通過訴訟解決的協議,預防了一起群體事件的發生。

強化組織保障

給予調解人員關愛

政法“五老”+“好鄰居”調解工作能否行穩致遠、持續發展,取決于保障是否有力。

組織保障方面,永州市縣成立政法“五老”調解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政法“五老”調解工作考評辦法,對縣市區進行考評,并納入年度安建設考評和績效評估內容。舉辦政法“五老”培訓班90余場次9000余人次,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案例分析、普及法律常識,組織常態化學,提升業務素質。

人員保障方面,據東安縣公安局黨委委員、政工室主任張志民介紹,東安縣除了每月為調解員發放底薪外,每調解成功一個案件,還將獲得一定費用。

此外,永州開展表彰活動,評選年度優秀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對政法“五老”除按政策發放下鄉補助、“以獎代補”補貼外,為他們提供免費健康檢查、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定期走訪慰問。

政法“五老”+“好鄰居”調節機制,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贏得了社會各界及廣大群眾的點贊和認可。年來,永州因矛盾糾紛引發的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在湖南省安全感民意調查中排名全省第二,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湖南省安建設先進市州。

據了解,永州政法“五老”+“好鄰居”調解工作機制被評為第二批“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獲評湖南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 青年創投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頭條新聞